水产学院“四个面向”统领渔业科技创新有成效
2022年,水产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四个面向’加快科技创新”的讲话精神,以“面向国际渔业科技前沿、面向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面向国家水生态文明建设、面向人民健康水产品需求”为主线,开展水产科技创新并取得显著进步。
激发创新内生动力,科研成果量质齐升
学院新建以来,不断优化科技支撑服务体系,以师生为中心,以激发活力为目标,开源节流建成240m2院级公共研究平台1个,改(扩)建校内水族基地1个,科研环境和条件得以初步改善,学院科研创新内生动力得以有效激发。2022年,①学院不仅新增科研项目70余项,新增项目经费2300余万元,年人均科研经费50万元左右,而且纵向经费由过去30%左右上升到60%以上,实现学院科研经费由横向为主向纵向为主的成功转型;②学院发表科研论文约70余篇,其中SCI 30余篇,一区论文14篇;③获得专利授权4项;⑤参与5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并获准主持子课题5项。
多方整合学科资源,推进科研平台建设
学院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产业推广部门、企业研发部门科研合作,助力学院科研之路越走越宽。2022年,基于服务长江大保护行动和长江“十年禁渔”需要,水产学院牵头组建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平台 “农业农村部—西南大学长江上游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获农业农村部批复建设;以水产学院科技力量为重要支撑的国家水产种质资源地方库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并动工建设;与长寿区大洪湖水产有限公司共建的科技小院获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批准建设运行;学院与重庆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合作的“农业法规与农业执法”微课堂与微专业建设项目获资助启动;水产学院与广东信豚、广东海大、广东诚一等集团公司合作的重庆市教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渔业领域)正常运行;另外签订落实研究生校外联合培养基地12个。这些科研合作平台为学院科研“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学院主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尤其是在长江上游珍稀鱼类资源保护、生态渔产业体系科技支撑以及在重庆、四川、西藏等地开展的冷水鱼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深受社会好评。2022年,学院社会服务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新华社、香港TVB以及地方电视台报道20余次,被重庆市渔业信息网等网站报道超30余次,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1名教师获评重庆“最美科技志愿者”;学院多篇咨询资政被新华社、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等部门所采纳;7位教师受聘重庆市生态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2位教师受聘“三区”科技特派员或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多名党员教师加入学院组建的“乡村振兴党员专家服务团”,长期深入养殖生产一线进行调研、技术帮扶、参与养殖基地建设等,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作者:庞旭、吴正理 编辑:陈博 审核:苏胜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