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

伦敦动物学会(ZSL)Alison Debney博士访问水产学院

2025年10月25日 来源: 责任编辑:陈博 作者: 查看:


经英国驻重庆领事馆介绍,伦敦动物学会(ZSL)海洋与淡水保护项目负责人Alison Debney博士携保护与政策团队湿地与河口保护项目项目专员陈泽龙于2025年10月17日对西南大学水产学院进行了友好的交流访问。此次访问旨在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并就共同关心的水生生态保护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首先,在学院李云教授、陈拥军副教授以及王杰博士的陪同下,Debney博士一行人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水产学院的教学科研养殖基地。三位老师分别向Debney博士介绍了我院在淡水鱼类繁育、营养以及养殖等方面开展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就。她对基地现代化的养殖设施、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以及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参观过程中,双方就水产集约化养殖、循环水系统优化及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等话题进行了现场交流。

图1李云教授与Debney博士

图2陈拥军副教授与Debney博士

图3王杰博士与Debney博士

随后,由副院长吴正理教授主持,双方在学院会议室举行了专题座谈会。吴正理教授首先对Debney博士表示热烈欢迎,学院老师李云教授、刘建虎副教授、陈拥军副教授、赵天副教授、王杰博士以及学院外事秘书吕明姬博士也参与了此次讨论。

图4副院长欢迎Wasaana博士一行的到来


座谈会气氛热烈,聚焦于“栖息地修复技术与实践”以及“濒危物种鲟鱼的保护策略”两大核心议题。Debney博士结合其在欧洲项目中的丰富经验,分享了欧洲以及英国范围内在河流生态修复、水生生物栖息地重建等方面的理念与经验。我院专家李云教授与刘建虎副教授则重点介绍了在长江流域水生生态修复,特别是中华鲟、达氏鲟等珍稀鲟鱼物种的人工繁育、增殖放流及野外种群恢复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要进展。

双方一致认为,栖息地退化是导致全球鲟鱼等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此次座谈,双方增进了了解,并在未来开展联合研究以及与人才交流等方面也表达了后续合作的期待。

此次Debney博士的到访,不仅为我院师生带来了国际前沿的学术视角,也进一步拓宽了水产学院的国际合作渠道,为我校在水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水产养殖领域的科研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附艾莉森·德布尼(Ms.AlisonDebney)简历

现任职务

伦敦动物学会(ZSL)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保护负责人

工作经历与成就

艾莉森在伦敦动物学会负责海洋与淡水保护项目已有二十余年。她拥有海洋与淡水资源管理背景,是“源头到大海”(SourcetoSea)自然恢复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她通过多方合作推动生态修复实践,收集科学证据以支持决策,并推动政策变革以实现持久成效。2019年,艾莉森联合创立了“英国鲟鱼联盟”(UKSturgeonAlliance),这一开创性的合作平台致力于推动鲟鱼在英国水域的回归与恢复,并为欧洲鲟和大西洋鲟的泛欧保护与种群恢复贡献力量。

她目前领导多个英国本土的湿地修复项目,包括“大伦敦栖息地恢复计划”(Thamescape)、“野生牡蛎项目”(WildOyster Project)、伦敦河流生态修复,以及多个关于关键鱼类栖息地的研究与保护项目,特别聚焦于河口环境。艾莉森热衷于恢复依赖湿地栖息地的水生物种,尤其是作为幼鱼育护区的功能。她的研究涵盖从泰晤士河标志性的欧洲鳗鱼,到海豹、鲨鱼以及洄游性鱼类等物种,致力于通过科学证据推动更有效的生态管理。

 

                                                                                                                 供供稿:吕明姬

                                                                                       供图:吕明姬

                                                                                           复审:陈博

终审:刘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