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报第七届范蠡科学技术奖的公示
现将西南大学作为第四完成单位参与的项目“丘陵山区水产生态种养循环技术体系构建与转化应用”拟申报第七届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特进行公示。
公示时间
2025年7月7日--7月7日结束
受理意见单位及方式:
如对被公示人选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实名、书面形式向水产学院纪委反映。
材料展示范围仅限校内,请勿外传,否则追究外传者相应责任。
受理单位:水产学院纪委
联系电话:023-46254745/68366058
联系邮箱:swulyd@126.com
水产学院
2025年7月7日
附:项目情况介绍:
1.项目名称:丘陵山区水产生态种养循环技术体系构建与转化应用。
2.申报成果奖励类别和奖项等级:范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推荐单位:重庆市水产学会。
4.推荐意见:该成果围绕国家生态战略,为守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障三峡库区水生态安全,团队聚焦养殖尾水超标排放、资源过度利用和养殖效益低等关键问题,围绕种养循环、工程化调控、资源化利用核心方向,历经10多年,形成了生态种养循环基础理论、技术体系和绿色模式等系列创新成果,主要包括阐明丘陵山区渔业生态种养循环机制,创新池塘生态工程化理论,解析了影响池塘养殖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其种养互作、资源化利用与微生态减排调控机制;突破鱼菜共生、工程化循环水调控、智慧化实时监测等技术,构建了丘陵山区生态种养循环技术体系;研发丘陵山区养殖尾水综合治理设施与工艺,创新丘陵山区尾水综合治理技术;技术成果多次入选全国农业主推技术,解决了养殖环境治理和增产增效协同发展难题,保障了水产品安全稳定供给,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与渔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发展样板。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多次专题报道,技术成果获得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十佳成果转化奖,三年累计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393.9万亩,累计新增收入93.4亿元、新增利润22.4亿元,取得了重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5.成果简介:为守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障三峡库区水生态安全,团队聚焦养殖尾水超标排放、资源过度利用和养殖效益低等关键问题,秉承“以水定产、以技提质、以治增效”的研究理念,围绕种养循环、工程化调控、资源化利用核心方向,历经10多年,形成了生态种养循环基础理论、技术体系和绿色模式等系列创新成果,解决了养殖环境治理和增产增效协同发展难题,保障了水产品安全稳定供给,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与渔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发展样板,焦点访谈和人民日报等央媒多期专题报道,以中科院桂建芳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评价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要创新点如下:
(1)阐明丘陵山区渔业生态种养循环机制,创新池塘生态工程化理论。厘清了丘陵山区池塘养殖生态环境特征,系统解析了影响池塘养殖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其种养互作、资源化利用与微生态减排调控机制。证实了水产养殖排放的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等是库区水生态安全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综合评判明确其排放限值为0.8mg/L、5mg/L和25mg/L,为重庆市尾水强制性排放标准指定提供行业数据支撑;发现池塘水面种植植物根系显著富集氨氧化细菌,阐明了根系基质中添加生物碳源(PHB)的脱氮机制,为生态种养降低池塘排污提供了理论基础。
(2)突破鱼菜共生、工程化循环水调控、智慧化实时监测等技术,构建了丘陵山区生态种养循环技术体系。首创丘陵山区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发明原位水质调控工艺设施5项,开发适宜水上种植品种30多个,7次入选全国农业主推技术,提高氮、磷利用率13.5%和 6.4%,亩新增水产品产量12%以上,病害发生率降低 20%以上,认证绿色或有机食品10个,效益提升114.3%;发明强化型生态基制备技术,水质修复效率提高10%-20%,鱼类生长速度提高10%以上;创新智慧化实时监测技术,节约饲料成本1.7%以上,节水70%以上。
(3)研发丘陵山区养殖尾水综合治理设施与工艺,创新丘陵山区尾水综合治理技术。发明3项尾水治理设施工艺,制定尾水相关地方标准4个,创新集成尾水治理模式7个,列入生态环境部和重庆市尾水排放标准推荐模式,出版《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专著,应用养殖场3.51万家、面积29.69万亩,亩均减排1200吨,累计减排6.7亿吨,列入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模式。
6.客观评价:2025年2月19日,重庆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组织桂建芳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对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完成的“丘陵山区水产生态种养循环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专家组听取了完成单位成果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评价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技术先进、成熟度高,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7.推广应用情况及效益情况:2022-2024年,成果累计在重庆推广面积50.6万亩,实现总产值55.4亿元,累计新增收入13.5亿元,累计新增利润2.4亿元,较技术推广应用前增产12%以上,累计减排6.7亿吨,节约药物、饲料、人工等成本超过13%,节水率达到70%以上。辐射全国累计推广面积393.9万亩,在一带一路国家尼泊尔建设示范基地2个,总产值417.7亿元、新增收入93.4亿元、新增利润22.4亿元,以池塘亩均10%蔬菜(或水稻)种植面积计算,全国相当于增加约39.4万亩粮蔬种植耕地,在重庆相当于增加5.1万亩耕地,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优质水产品安全稳定供给先后,成果取得了重大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8.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
国家(地区) |
授权号 |
授权日期 |
证书编号 |
权利人 |
发明人 |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
地方标准 |
池塘一改五化生态养殖集成技术规范 |
中国 |
DB50/1078-2021 |
2020-01-20 |
/ |
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
翟旭亮、王波、李虹、梅会清、薛洋等 |
有效 |
地方标准 |
池塘水产养殖设备配置及使用技术规范 |
中国 |
DB50/T863-2018 |
2018-09-01 |
/ |
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
梅会清、翟旭亮、李虹 、袁建明、 王波 |
有效 |
实用新型专利权 |
一种生态浮板单元、生态浮板以及生态浮床 |
中国 |
ZL201821901128.6 |
2019-07-16 |
第9104439号 |
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
翟旭亮、李虹、王波、梅会清等 |
有效 |
实用新型专利权 |
一种三角形立体浮板 |
中国 |
ZL201520467822.1 |
2015-07-02 |
第4770906号 |
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
翟旭亮、李虹、王波、曹豫等 |
有效 |
发明专利权 |
一种强化型生态基及其制备方法 |
中国 |
ZL201610846793.8 |
2018-12-07 |
第3173236号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李志斐,王军,郁二蒙,谢骏,余德光,张凯,夏耘,龚望宝 |
有效 |
发明专利权 |
一株弗氏柠檬酸杆菌JYS及其菌剂和应用 |
中国 |
ZL202311827720.0 |
2023-12-28 |
第7135131号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夏耘,刘雅荣,郁二蒙,王广军,李志斐,张凯,谢文平,谢骏,龚望宝,田晶晶,李红燕 |
有效 |
发明专利权 |
基于生态沟渠净水原理的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
中国 |
ZL202010393349.1 |
2020-05-11 |
第7155127号 |
重庆市梁平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西南大学 |
唐仁军,匡刚桥,梁培义,张桂众 |
有效 |
发明专利权 |
一种水产养殖尾水的处理方法 |
中国 |
ZL202111180090.3 |
2023-04-18 |
第5893106号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张凯,谢骏,王广军,龚望宝,李志斐,郁二蒙,田晶晶,夏耘,李红燕 |
有效 |
发明专利权 |
种一多级人工湿地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
中国 |
ZL202110267509.2 |
2022-11-18 |
第5587154号 |
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西南大学 |
李虹、王波、吴晓清、翟旭亮、薛洋、朱成科、陈畅、鲍洪波 |
有效 |
发明专利权 |
一种用于鱼类排泄物的固液分离装置 |
中国 |
ZL202110264412.6 |
2022-05-06 |
第5136158号 |
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
王波、薛洋、周春龙、翟旭亮、李虹、梅会清、陈畅 |
有效 |
9.论文专著目录:
序号 |
论文名/专著名 |
期刊名/出版社 |
年,卷,起止页码/出版年,版次,字数 |
全部作者 |
1 |
池塘鱼稻共生种养技术试验 |
中国水产 |
2025.01 |
翟旭亮、薛洋、李明爽、苏健、卢桦、李涛 |
2 |
重庆丘陵山地稻蛙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
中国水产 |
2024.11 |
翟旭亮、杨亚、李杰、薛洋、吴晓清、杜一丹 |
3 |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22.06 |
崔利锋、陈学洲等 |
4 |
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模式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21.11 |
刘忠松、王波、陈学洲、李虹、翟旭亮、薛洋、张振东 |
5 |
稻渔生态种养关键技术与实例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24.11 |
翟旭亮、周亚 |
6 |
水产养殖场生产经营全程关键技术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20.01 |
翟旭亮、李虹、刁晓明、王波、朱成科 |
7 |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a newly indigenous aerobic denitrifier isolated from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culturepond |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2018.07 |
王翠翠,谢骏,张凯,刘其根,德光,王广军,郁二蒙,龚望宝,李志斐 |
8 |
High dietary starch impairs intestinal health and microbiota of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
Aquaculture |
2020.11 |
Yue-Lang Zhou, Guang-Lun He, Tao Jin, Yong-Jun Chen, Fang-Yin Dai, Li Luo, Shi-Mei Lin |
9 |
Effects of three tested medicinal plant extracts on growth, immune function and microflora in juvenile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
Aquaculture Reports |
2024.04 |
Rongyan Yue, Wenjing Dong, Zhuangdong Feng, Tao Jin, Wenjuan Wang, Yuanfa He, Yongjun Chen, Shimei Lin |
10 |
Microorganism-mediated denitrogenation of aquaculture systems provoked by poly β-hydroxybutyrate (PHB)(影响因子IF2022=11.4) |
NPJ Clean Water |
2024.07 |
Yun Xia, Yarong Liu, Kai Zhang, Jinhui Sun, Guangjun Wang, Zhifei Li, Jingjing Tian, Wangbao Gong, Hongyan Li, Wenping Xie, Gen Kaneko, Jun Xie&Ermeng Yu |
10.主要完成人情况:翟旭亮、薛洋、谢骏、梅会清、胡建勇、朱成科、王波、夏耘、唐仁军、靳涛、雷登华、何忠谊、吴晓清、罗强、周春龙、张利平、徐凤、刘晓莉、杨亚、廖浩宇。
11.主要完成单位: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西南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发展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苏州捷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